





2025-08-14 15:27:16
压铸夹皮是指金属材料在压铸过程中形成的表面缺陷,表现为铸件表层呈现明显分层或剥离状态。以下是关于这一缺陷的综合解析:
模具因素刚性不足:金属液填充时模板抖动会导致分层。滑动部件间隙过大:型腔滑动/拼接部件间隙超过一定数值,嵌入铝皮形成夹层。局部高温区:型腔平面局部温度过高引发合金粘附,造成表面剥落。
压射过程问题冲头爬行现象:压射冲头与压室配合不良导致速度不均匀。流态紊乱:浇道系统设计不当使金属流填充顺序混乱,后填充金属覆盖先填充层。
材料与工艺因素合金化学成分波动:某些元素含量变化会增加合金与模具的亲和力,加剧粘模倾向。分型面残留物:跑铝产生的铝皮未及时清理,嵌入后续铸件表面。
模具优化增强刚度:紧固模具部件并强化结构稳定性。调整配合精度:维修滑动部件确保间隙合理,更换磨损的冲头或压室。温度控制:通过模拟分析定位高温区,增加点冷却或延长局部喷涂时间。
工艺改进浇道系统重构:基于黑油痕迹观察金属流动顺序,优化内浇口位置和截面积以实现同步填充。脱模剂应用:采用专用压铸脱模剂可有效缓解粘模问题。
材料管理成分监控:通过光谱分析确保合金成分符合工艺要求。分型面维护:定期清理飞边和铝皮残留物。
总的来说,压铸夹皮的形成涉及模具结构、工艺参数、材料性能等多因素交互作用。通过综合运用模具优化、工艺控制及先进检测技术,可有效降低该缺陷发生率,提升压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