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2025-08-05 15:26:17
欠铸(浇不足)现象:金属液未完全填充型腔,导致铸件形状不完整或存在空洞。高发部位:多出现在铸件末端或狭窄深腔处。
冷隔现象:温度较低的金属流对接但未熔合,形成不规则线形缝隙,可能穿透或不穿透,常伴随流痕或表面气泡。特殊表现:严重时可能出现发黑迹象。
流痕现象: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形成薄层后被后续金属覆盖,留下与流动方向一致的痕迹,手感局部下陷。处理特点:可通过抛光去除。
擦伤(拉伤)现象:顺脱模方向因金属粘附或模具斜度不足导致的表面伤痕,严重时发展为裂纹。
麻面现象:充型时因模具或合金液温度过低形成的细小麻点状区域。
网状毛刺现象:模具热疲劳引发的网状凸起痕迹和金属刺。
凹陷(缩凹)现象:平滑表面的凹瘪部分,多见于壁厚差较大或厚壁区域。
变形(翘曲)现象:铸件几何形状与设计不符的整体或局部变形。
错边(错扣)现象:铸件分型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。
缩孔与缩松现象:金属凝固时体积收缩形成的孔洞或疏松组织,常见于壁厚变化较大的部位。
气泡现象:表皮下气体聚集形成的鼓胀泡,可能贯通或封闭,易崩裂。
裂纹现象:基体断开形成的细丝状缝隙,分冷裂纹(无氧化)和热裂纹(有氧化)。
飞边(披缝)现象:铸件边缘或拼接处的多余金属薄片。
印痕现象:由推杆、镶块等活动部件拼接留下的凹凸痕迹。
有色斑点现象:涂料碳化物或冲头油形成的异色斑点。
分层(夹皮)现象:铸件局部存在明显金属层次,分型面可能出现厚大飞边。
综上所述,压铸缺陷成因复杂,涉及模具设计、工艺参数、材料质量等多个环节。通过针对性地优化相关环节,可有效减少缺陷发生概率,提升压铸件质量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