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2025-07-30 15:50:18
以下是硅胶模制作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核心注意事项,涵盖材料、工艺、设备及操作规范,直接影响成品质量和生产效率:
硅胶配比精准性 严格按比例混合AB组分(双组份加成型硅胶):偏差会导致固化不完全或性能下降。建议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,误差控制在±0.5%以内。常见错误:凭经验估算比例,导致局部不固化或粘性过大。
添加剂兼容性验证 如需添加色浆、抑制剂或增稠剂,必须提前测试与主胶的反应性,避免催化失效或分层。例:某些颜料可能吸附抑制剂铂金,降低固化速度。
真空脱泡必要性 混合后需通过真空泵去除气泡(尤其复杂结构件),否则残留气泡会造成表面气孔或力学缺陷。操作技巧:分阶段抽真空(先粗抽再精抽),配合震荡效果更佳。
项目 | 标准要求 | 风险提示 |
---|---|---|
表面光洁度 | Ra≤0.8μm | 粗糙面易造成脱模困难 |
倒扣角 | 单边≥3°~5° | 角度不足导致卡滞 |
深宽比 | 推荐≤5:1 | 过深结构难充填完整 |
支撑结构 | 增设加强筋/过渡台阶 | 薄壁区域易变形 |
金属/树脂模具:喷涂脱模剂前需彻底清洁表面油污,必要时火焰抛光提升附着力。
硅橡胶母模:需多次涂刷底漆(如PC-7溶液),增强界面结合强度。
新开钢模:首次使用前需用滑石粉磨合打磨,消除锋利边缘。
参数 | 典型范围 | 影响因素 |
---|---|---|
温度 | 室温~200℃ | 高温加速交联但易老化 |
时间 | 0.5~6小时 | 厚度越大时间越长 |
压力 | 0.3~0.8MPa | 高压改善密实度 |
湿度 | <60%RH | 高湿延缓表干速度 |
低速匀速灌注:采用蠕动泵或定量缸杯控制流速,避免湍流卷入空气。
分层渐进式浇注:大型件分次注胶,每次间隔10-15分钟使气泡逸出。
振动辅助:配合频率50Hz左右的振动台可显著减少微观气泡。
温湿度控制理想环境:温度23±2℃,湿度40%~50%。冬季低温时需预热原料至25℃以上,防止粘度骤增影响流动性。
设备选型匹配小批量研发首选行星式离心脱泡机+手动混胶枪;量产线配置自动供料系统+PLC控温平板硫化机。定期校准压力传感器和温控仪表(每月一次)。
缺陷现象 | 主要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表面发粘 | 固化剂不足/湿度过高 | 补加少量催化剂Pt溶液 |
内部缩孔 | 固化收缩补偿不足 | 延长保压时间至凝胶点后释放 |
飞边毛刺 | 锁模力不足/胶料过量 | 调整注胶量+提升合模压力 |
制品翘曲 | 冷却速率不均 | 采用梯度降温程序(如分段开模) |
颜色不均匀 | 搅拌不充分/颜料沉淀 | 改用高速分散机预混颜料膏 |
个人防护:佩戴防溶剂手套、护目镜,操作区配备有机废气净化装置(针对含VOC成分的硅胶)。
废弃物处理:未固化残胶需用专用吸收剂(如硅藻土)吸附后密封存放,不可直接倾倒。
应急措施:皮肤接触立即用乙醇清洗,误入眼睛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。
物理性能测试:硬度(Shore A)、拉伸强度(≥5MPa)、撕裂强度(≥2kN/m)需符合设计要求。
尺寸公差:关键尺寸控制在±0.2mm以内,复杂结构建议CMM三坐标检测。
功能验证:医疗级制品需通过生物相容性测试(ISO 10993),食品接触类需FDA认证。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要点,可有效提升硅胶模制作的良品率(稳定达到95%以上),延长模具使用寿命(常规维护下可达千次以上)。实际生产中建议建立《硅胶模制作SOP》,并对关键岗位进行专项培训考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