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2025-07-28 15:34:36
原理:通过压头压入硅胶表面的深度反映硬度值。
工具:邵氏A型硬度计(适用于弹性体)。
步骤:
将硅胶试样置于平整硬质台面,厚度≥6mm;
缓慢施加压力使压针垂直接触表面,保持1秒后读数;
多点测量取平均值(至少5个不同位置)。
标准参考:GB/T 531《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》。
目的:评估硅胶承受拉力的能力及延展性。
设备:万能材料试验机。
制样要求:哑铃型标准试样(长×宽×厚=75mm×4mm×2mm)。
测试条件:室温下以500±50mm/min速率拉伸至断裂,记录最大拉力及标距变化。
计算:拉伸强度=最大拉力/初始横截面积;断裂伸长率=(断裂时标距-原始标距)/原始标距×100%。
常用方法:裤形试样法(直角撕裂)或新月形试样法。
操作要点:沿试样预切口持续施加拉力直至撕裂扩展,测量单位厚度所需的平均撕裂力。
意义:反映硅胶抗破坏能力,尤其适用于动态摩擦场景。
方法:排水法(阿基米德原理)。
步骤:
称量干燥试样质量(m₁);
浸没于水中称量表观质量(m₂);
计算密度ρ= m₁ / (m₁ - m₂) ×ρ₀(ρ₀为水的密度)。
应用:影响成品重量估算及材料成本核算。
目的:验证硅胶在特定液体中的溶胀或降解趋势。
常见介质:酸(如HCl)、碱(如NaOH)、盐溶液、油脂、溶剂(IPA/丙酮)。
流程:将试样浸入介质中,定期取出称重并观察体积变化,持续72小时后对比数据。
判定标准:质量变化率<5%,无发粘/变脆现象为合格。
条件:鼓风烘箱中持续暴露于目标温度(如200℃)100小时。
评价指标:表面状态(龟裂、变色)、硬度变化率、力学性能保留率。
加速老化替代方案:采用QUV紫外老化箱模拟长期光照环境。
适用场景:食品接触级或室内用品硅胶。
方法: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(GC-MS)分析挥发物成分及含量。
限值要求:总迁移量≤0.5mg/kg(欧盟标准)。
装置:球体回弹仪(落球法)。
过程:钢球从固定高度自由坠落至硅胶表面,测量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比值。
关联性:回弹性越高,缓冲减震性能越好。
仪器:电阻测试仪配合四探针法。
关键参数:体积电阻率、表面电阻率需满足电子器件防静电要求(如<10⁴Ω·cm)。
设备:雾度计(遵循ASTM D1003标准)。
意义:衡量透明度及光线散射程度,直接影响光学应用效果。
扫描电镜(SEM):观察硅胶断面形貌,判断填料分散均匀性及缺陷类型。
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IR):鉴定分子链结构,确认交联程度及杂质成分。
热重分析(TGA):测定分解温度曲线,预测高温下的热稳定性。
检测阶段 | 主要项目 | 频率 | 执行标准 |
---|---|---|---|
原材料入库 | 硬度、粘度、挥发分 | 每批次 | HG/T 2365-2011 |
生产过程 | 固化时间、收缩率 | 每日抽样 | ISO 37:2017 |
成品出厂 | 拉伸强度、撕裂强度、外观 | 每批次 | GB/T 7759-2015 |
型式试验 | 全项性能(含老化测试) | 每年一次 | 企业标准/行业规范 |
环境控制:实验室温度保持23±2℃,湿度50%±5%,避免温湿度波动影响结果。
试样制备:避免机械加工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,推荐模压成型标准试样。
数据有效性:每组测试需平行样品≥3个,剔除异常值后取算术平均值。
设备校准:硬度计、拉力机等设备需定期送检,确保计量认证有效。
通过上述检测组合,可全面评估硅胶材料的力学性能、化学稳定性及功能性,为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