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2025-07-02 15:46:43
一、电镀手板模型的定义
电镀手板模型是通过表面电镀工艺在3D打印或CNC加工的手板模型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膜(如铬、镍、金、银等),从而模拟量产产品的外观和质感。这种工艺常用于验证产品的表面处理效果、装配性能或市场展示。
二、电镀手板的制作流程
1. 手板模型制作
3D打印:使用树脂或PLA材料打印原型,推荐高精度光敏树脂(如SLA/DLP),表面更光滑,适合电镀。
CNC加工:对结构复杂或需要高精度的零件,可采用CNC加工(如ABS、PC、尼龙等材料),确保表面平整无缺陷。
表面处理:
打磨:用砂纸(从粗到细)打磨表面,去除层纹或加工痕迹。
清洁:用酒精或专用清洁剂去除油污和灰尘,确保表面洁净。
2. 底材预处理
除油:使用碱性清洗剂或超声波清洗机去除表面油脂。
粗化:通过喷砂、化学腐蚀(如弱酸溶液)或等离子处理,增加表面粗糙度,提高镀层附着力。
活化:使用活化剂(如盐酸或专用活化液)处理表面,形成导电层。
3. 电镀工艺
导电层沉积:
对于非导电材料(如树脂),需先喷涂导电漆或真空镀膜(如蒸发铬/镍),形成导电基底。
对于ABS、PC等塑料,可直接进行化学镀(无电镀)。
电镀层:
根据需求选择镀种(如装饰性电镀可选亮铬、仿金、珍珠镍等)。
控制参数:电流密度、温度、时间、镀液成分(如铬酸、镍盐等)。
后处理:
钝化:提高镀层耐腐蚀性(如铬钝化)。
抛光:对光泽度要求高的表面进行机械或化学抛光。
涂层保护:喷涂透明漆或UV固化漆,防止氧化和磨损。
4. 质量检测
外观检查:检查镀层是否均匀、无漏镀、划伤、气泡等缺陷。
附着力测试:通过百格测试(ASTM D3359)或拉力测试验证镀层结合力。
厚度检测:使用测厚仪测量镀层厚度(通常装饰性电镀为0.02-0.1mm)。
三、电镀手板的关键注意事项
材料选择:
3D打印推荐使用光敏树脂(如Formlabs Castable Resin),表面精度高,易打磨。
避免使用含氨基的树脂(如某些生物降解材料),会与电镀液反应。
注塑材料优先选择ABS、PC等易化学镀的塑料。
结构设计:
避免深孔、复杂内腔,否则镀液难以渗透,易产生气泡。
预留0.1-0.2mm的镀层厚度空间,避免尺寸偏差。
电镀工艺难点:
非导电材料处理:树脂需喷涂导电漆或真空镀膜,否则无法直接电镀。
气泡问题:镀前需彻底清洁,镀液需充分搅拌并过滤。
颜色一致性:多批次电镀需控制镀液成分和参数,避免色差。
成本与周期:
电镀手板成本较高(单价约500-2000元),周期较长(7-15天),需提前规划。
四、电镀手板的应用场景
外观设计验证:
模拟量产产品的金属质感(如不锈钢、铬镀、仿金等),验证CMF(颜色、材料、表面处理)。
示例:家电按键、汽车内饰件、消费电子外壳。
结构装配测试:
验证电镀件与其他零件的装配配合(如铰链、卡扣、螺丝孔等)。
市场展示与营销:
用于展会、客户提案或拍摄宣传图,替代昂贵的开模样品。
功能性测试:
测试镀层的耐磨性、耐腐蚀性、导电性等性能。
五、替代方案(无需电镀)
如果预算有限或周期紧张,可考虑以下替代方案:
真空镀膜(PVD):
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实现金属光泽,适合小批量制作,但附着力略逊于电镀。
喷涂金属漆:
使用金属质感涂料(如仿铬、仿铜漆)喷涂,成本低但质感较差。
贴膜或贴皮:
粘贴金属箔或仿真膜,适合临时展示。
六、供应商选择建议
选择有手板电镀经验的厂家,优先考察其处理非导电材料的能力。
要求提供打样服务,确认镀层颜色、厚度和附着力符合需求。
明确环保要求:电镀涉及重金属,需符合RoHS等环保标准。
通过以上流程,电镀手板模型可以高度还原量产产品的外观和质感,是产品设计验证和市场推广的重要环节。